黄河沿岸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一、黄河沿岸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黄河流域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受地形、经度跨度、纬度、季风环流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以下特点


1、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2、季节差异大,温差大。


3、降水量集中,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


4、湿度低、蒸发量大。


5、冰雹、沙尘暴、扬沙多。


6、无霜期短。


二、豫西北有哪些城市?

豫西北地区包括济源、焦作。河南省,简称河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东与安徽、山东接壤,北与河北、山西接壤,西与陕西接壤,南与湖北接壤,总面积16万-7万平方公里。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河南省因历史上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被描述为人们牵着大象的地方,这是象形字“河南”的由来,也是“河南”简称“河南”的由来。


河南省的地形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地势西高东低。它由平原、盆地、山地、丘陵、水面组成。横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发展的中间地带。河南省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市、20个县级市、82个县、54个市辖区。


三、黄河地区是一个什么样的自然地带?

自然地带,是指主要受地带分异因素影响,在地表面大致沿纬度方向延伸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性自然划分单位。


广义自然地带是自然地带、自然地带、自然分区等一系列地带性划分单元的统称,甚至包括垂直地带。狭义的自然区仅指最高级别的地带性区划单元。


早期自然地带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不同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差异,将地表面划分为五个地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区、南方寒带。后来根据气候、生物等地方的差异又细分。


在海洋中,主要根据海洋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地理因素的差异,将海洋表面划分为七个带赤道带、南热带、北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极带、北极带。


大陆水平自然带是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两种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前者占主导地位的地区,自然带沿纬度方向延伸;在前者占主导地位的地区,自然带沿纬度方向延伸。在两者功能相似的地区,天然带与纬线和经线相交。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综上所述,黄河地区属于北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向温带季风气候过渡的气候区,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区。


四、隋朝黄河流域的气候如何?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山脉众多,东西高差巨大,各地区地貌也有很大差异。并且由于流域地处中纬度地区,受大气环流和季风环流影响的情况相对复杂。因此,流域内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显着,气候要素的季节变化也很大。盆地气候有以下主要特点。


1、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黄河流域日照条件全国充足。年日照时数一般达到2000至330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多在5075之间;仅次于日照最多的柴达木盆地。与黄河以南的长江流域广大面积相比,普遍高出1倍左右。


黄河流域太阳总辐射量居全国中部。北纬37以北地区、东经103以西高原地区为130160大卡/厘米2年;大多数其他地区为110至130kcal/cm2。热量/cm年,虽然不如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那么强,但总体多于东北部和黄河以南地区,使其成为我国东部辐射较强的地区。


2、季节差异大、温差大


黄河流域的季节变化很大。上游青海省九枝县以上河源地区“终年冬季”;九枝至兰州及渭河中上游段“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兰州至龙门段“终年冬季”。冬长夏短”;流域其余地区“冬冷夏热,四时分明”。


温差大是黄河流域气候的一大特点。总体上,遵循地形台阶,自西向东由冷转暖,东西向气温梯度明显大于南北梯度。年平均气温最低中心在-4左右,位于河流源头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域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源区黄河站,记录为-53.0。年平均气温12-14的高值区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省。流域极端最高气温记录发生在河南省洛阳地区伊川站,值为44-2。


黄河流域年温差较大。总的趋势是,北纬370度以北地区气温在31至37摄氏度之间,北纬370度以南地区大多在21至31摄氏度之间。


黄河流域气温日较差也较大,特别是中上游高纬度地区。全年各季气温日较差为13至16-5,处于我国高、次高值区。


3、降水集中,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


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200650毫米,南、中、上游、下游地区年降水量超过650毫米。特别是南部秦岭北坡,受地形影响较大,降雨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但宁夏西北部和内蒙古等地处内陆的部分地区,降雨量不足150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南北降水之比大于5,这是我国其他河流无法比拟的。


盆地冬季干燥,春季干旱,夏秋多雨,特别是6月至9月。


五、黄河流域棉区有哪些优势?

黄河流域棉花面积,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具体分布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和西北部、河南北部。


华北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多雨,有利于棉花生长。秋季凉爽的空气有利于棉花的成熟和采摘。


华北平原是由黄河塑造而成的。历史上经常发生洪水。这里有沙地,适宜棉花生长。


华北平原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六、黄河、长江上、中、下游有哪些特点?

长江、黄河的上、中、下游各有不同的特点。


长江上游


1-地理位置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势险峻。


2、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山地冰雪融水。夏季水量较多,冬季较少。这条河含沙量少,冬天会结冰。


3-地形区穿越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等。


4-气候区以高原气候为主,寒冷、阳光充足。


长江中游地区


1-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


2、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雨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较少。该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较大。河流在冬天结冰。


3、地势区地势逐渐降低,河道狭窄,流经丘陵、盆地。


4-气候带以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主,降水丰富。


长江下游


1-地理位置流经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


2、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雨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较少。河水含沙量大,冬季结冰。


3-地形区河道宽而浅,水流平缓,河床逐渐升高。


4-气候带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温和湿润。


黄河上游


1-地理位置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


2、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雨水补给和冰川融水。夏季水量较多,冬季较少。该河落差大,水资源丰富。含沙量较小。


3-地形区跨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势险峻。


4-气候带以高原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黄河中游


1-地理位置地处黄土高原,流经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2、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雨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较少。该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最高。河流淤积和侵蚀断面交替出现,峡谷和宽谷交替出现。


3-地形区地势逐渐降低,流经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4-气候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适中。


黄河下游


1-地理位置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坡度小。


2、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雨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较少。河流含沙量大,河床逐渐上升。


3-地形区河道宽而浅,水流平缓,地上河流现象明显。


4-气候带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冷夏热。


综上所述,长江、黄河上、中、下游地区在地理位置、水文特征、地形区域、气候带等方面各具特色。


七、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是什么?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干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7毫米。但水量没有珠江大。沿河有主要支流35条。较大的支流在上游,包括湟水河和洮河。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河两岸无湖泊,河床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黄河下游很小。黄河流域范围从河源到贵德,多山地和草原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4000米以上,源谷海拔4200米;贵德至孟津这段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东至吕梁西坡,南至渭河流域,北至鄂尔多斯高原,西至兰州河谷。黄土高原一般海拔10001300米,地势凹凸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河谷面积占40%至50%,河道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至5公里,切割深度超过100米;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洼的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落差仅0-12,水流减慢,堆积大量泥沙,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的多次变迁,扇形古河床和古天然堤被冲积在地面上,成为平缓丘陵和洼地相间分布的斜坡。平原和洼地相对开阔、平坦。然而,关于黄河的具体源头到底是卡里曲、玛曲还是扎曲,一直存在争议。经确定,卡日曲是该河的源头。贵德至民和的黄河海拔在3000米至1600米之间。从民和下川口进入甘肃。该段气候温和湿润,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水流清澈见底,被誉为“世界最清澈的黄河”。“陈述。宁夏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因地处黄河上游河谷,水源丰富,灌溉方便,农业相对发达,水利资源丰富,被称为江南要塞。草。


关于河南黄河以北气候类型分布和黄河沿岸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的相关详细内容已解完毕,各位网友记得持续关注本站。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