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带来的影响,人民公社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关于人民公社带来的影响和人民公社运动的特点和影响的一些相关题,很多人都是想知道的,那接下来就让小编为大家讲解一下吧!


上一篇文章提出“评价新中国历史要遵循新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并简述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是紧密相连、逻辑关联的。现在继续讲这个话题,今天讲人民公社与新中国工业化的内在联系。有人可能会说,人民公社是农村农业的题与国家工业化无关。正因为如此,这个题必须弄清楚,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更好地理解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逻辑。

任何国家要想强大,就必须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只有发展工业,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早年的英国工业革命成就了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德国、美国、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日后的快速发展都是靠工业发展来强大的。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也把实现工业化作为首要任务。因此,苏联在20年内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强国。

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农业国家。***战争后,随着西方国家的武装入侵,经过一百多年的战争,中国已成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主席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国家工业化。早在1945年,毛主席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就提出“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的任务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民主国家而奋斗,而且是为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而奋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他还提出“从落后的农业国迈向先进的工业国”的奋斗目标。毛主席历来高度重视这个题,后来逐步形成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理论。

实现国家工业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末洋务运动期间虽然出现了一些企业,但涉及工业的却很少。再加上几十年的战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现代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重工业几乎为零。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新中国成立之初,不仅没有工业基础,还面临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制裁,以及国内势力的破坏。第一代领导人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这个题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这里就不多说了。

面对当时的困境,新中国一成立,毛主席就选择了与苏联站在同一条战壕里。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制裁。

新中国成立第二天,苏联就决定与我国建交。经过与斯大林多次会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签订了苏联贷款帮助中国建设的协议。苏联向中国援助项目156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这156个项目涵盖采矿、能源、机械制造等全方位生产技术。具体来说,涵盖了钢铁、电力、煤炭、机械制造、化学、塑料、无缝钢管、飞机、汽车等以前没有的行业。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待建废物大量、产业残缺的局面。为未来的“中国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借助苏联的援助项目,新中国启动了“一五”计划。

尽管有苏联的援助项目,但工业原始资本的积累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题。苏联援建,对援建专家的工资要求很高,机械设备也需要资金。由此可见“一转型三改革”的深远意义。“一化三改”,一方面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国有资产基础;已成为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

我们知道,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是建立在通过侵略和掠夺积累原始工业的基础上的,比如英国殖民侵略战争、美国内战、对黑人种植园的掠夺等。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通过侵略战争来完成工业的原始积累。所以,中国只能勒紧裤腰带,依靠全国人民组织起来,依靠集中力量完成大事,依靠农村人民公社,出口农产品。兑换外币。据有关专家测算,近20年来人民公社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超过8000亿资金,平均每年400亿。

那时候总有人抱怨吃不饱,尤其是“三年困难期”。被迫偿还债务,当时苏联的要求非常严格。比如鸡蛋、苹果都要经过模型测试,不符合规格的就被拒绝。这无疑给中国带来了更沉重的打击。可见当时新中国的处境有多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终于克服了严峻的困难时期。我们不能不钦佩第一代领导人的英明决策。

当苏联撕毁援建合同、撤回援建专家后,中国只能走独立发展道路。为了研制,中国举全国之力,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同时,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已基本建成。

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题。他说“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如果没有第一代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农民不可能组织起来,走上人民公社集体化的道路,我们的工业原始积累将是难以想象的。

新中国基本形成自己的工业体系后,特别是研制成功第一颗后,中国的威信大大提高。另外,毛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条线”的理念,即与亚非拉人民在一起,导致中国被亚非拉小兄弟带进了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和拉丁美洲。此后,世界逐渐改变了对中国、特别是美国的看法。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不久,尼克松秘密访华。1972年2月,他与中方签署《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打破了中美之间22年的历史僵局。为以后国家的开放铺平了道路。

另一方面,同样是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后,西方国家对华态度也逐渐发生转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73年,中国出台了“四、三计划”,引进了价值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到1977年,与西方国家共谈判项目222个。特别是这13个化肥工程的建成投产,加上1976年以前的农田水利建设,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创造了条件。

在一些人看来,今天的工业化发展似乎与过去30年没有什么关系,看看叶剑英是怎么说的。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招待会上说“我们已经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30年来,我国的水利设施、化肥农药、农村电力消费、农业机械等大幅增长……我国钢铁、电力、石油、煤炭、化工、机械、轻纺等工业部门实力大幅增强,许多新兴工业部门从无到有、成长壮大。从小到展起来。广大内陆和少数民族地区,解放前几乎没有工业,但现在建成了一大批新的工业基地。……”

我们都知道,要发展工业,首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有了重工业,才有轻工业、制造业。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就有可能成为制造大国。从新中国工业发展来看,人民公社时期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根据当时中国的情况,没有农村人民公社的集体化集中力量办大事,就不可能完成国家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同时,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才能有效支持国家的工业化。这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谁否认这一点,谁就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者。


对于一些想知道的人民公社带来的影响和人民公社运动的特点和影响的各位朋友,本篇文章都详细地解人民公社带来的影响的由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