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美国贫富差距大,展望丨美国民众的购买力不升反降。

很多人关于对展望丨美国民众的购买力不升反降。和一些疫情下美国贫富差距大的热门话题,都是想知道的,接下来小编为大家详细讲解!


来源Lookout


这意味着,由于经济衰退和物价上涨,老百姓的购买力正在下降,工资涨幅无法超过通货膨胀率。


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分析美国目前的平均小时工资购买力与1978年大致相同。


根据《福布斯》调查,排除通胀因素,美国工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就没有增长。


经济学家盲目相信“菲利普曲线”,认为较高的通胀可以降低失业率,带来经济繁荣。政客们认为,只要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制造通货膨胀,就可以通过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反比关系来降低失业率,从而取悦选民。


美国巨额通货膨胀的最大原因是财政和货币政策不当造成的货币供应过剩。只要货币供应过剩持续,人们就认为通货膨胀就会继续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经济衰退。新一轮通胀。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将形成恶性循环,昨天的通货膨胀成为今天通货膨胀的原因。


今天,美国正在通过媒体和学者向外界发出信号,普通工人收入的过度增长必然会对整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顾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福斯特城的一家超市购物。图片李建国/《瞭望》新闻周刊


几十年来,美国工人阶级一直饱受收入与物价不匹配的困扰。


首先,让我们看一些数据。20世纪50年代,美国牛肉平均价格为每磅68美分,2023年5月,价格首次突破每磅8美元。1973年,美国汽油平均价格为每磅39美分。2023年,这个价格将达到352美元。1973年美国新房的中位价格到2023年中期已达到426万美元。


从时间尺度上看,货币供应量增加、投资信贷扩大、人口增长等因素都会推动物价上涨,这些因素都会产生这种效应。然而,居民承受物价上涨的能力还必须考虑到收入的变化。数据显示,1973年美国家庭的平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2万美元,2023年将达到74万美元,是50年前的六倍多。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的物价水平上涨了十倍多。


这意味着美国人的实际购买力非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


如今平均时薪的购买力与1978年大致相同。


“这无法以任何方式抵消通货膨胀,只是尽最大努力让我们的员工知道我们关心他们的福祉。”朱莉安娜奥尔夫(JulianaOrff)是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一位小型企业经理,负责制造和安装壁炉产品。2024年,公司决定在维持上年涨幅的基础上,将小时工工资提高2-3%。事实上,她的公司去年因经营状况不佳而遭受了巨额亏损。


明尼苏达州的另一位小企业主在接受美国媒体编辑采访时也表示,由于“经营状况不佳”,他只能给员工加薪不到2%,无法战胜通货膨胀。


2024年初,美国22个州决定提高最低时薪,惠及超市、餐馆、酒店、食品加工、护理等行业近1000万蓝领工人。与联邦最低时薪75美元相比,本周全州范围内加薪后,华盛顿州、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州部分地区的最低时薪已达到或超过16美元。然而,在通胀持续高企的美国,这些工资增长率远低于通胀率。


许多分析人士表示,虽然美国企业和州政府每年都在努力提高普通民众的工资,但经济繁荣周期的衰退和高通胀意味着工资涨幅无法超过通胀。因此,即使有“好消息”,也会让人不高兴。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此前公布的数据,1973年每小时403美元的最低工资与今天的2,368美元的购买力相同。该机构的分析显示,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如今美国平均时薪的购买力与1978年大致相同。


美国《福布斯》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美国工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就没有上涨。


劳动力市场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力短缺题比疫情前更为明显。但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美国企业对通过提高工资留住人才兴趣不大。


通货膨胀可以减少失业率吗?


一些人将美国高通胀归咎于地缘政治冲突,尤其是乌克兰疫情爆发,推高了全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诚然,地缘政治冲突会在短期内引发通胀。但美国的高通胀不仅发生在最近几年,而且已经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二战后,美国经历了数次超级通货膨胀,其中最严重的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1960年代初期美国通货膨胀率仅为1,到1980年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一度超过14,直到1980年代末才跌至35。


正如今天一些人将美国的高通胀归因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一样,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分析人士也将高通胀归因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石油危机”。然而,全金融结构的变化和地缘政治冲突并不是一切。


美国现代经济史上的许多政策实践都可以追溯到大萧条的“经历”。换句话说,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美国经济的“本土记忆”。


大萧条时期美国人最痛苦的记忆就是失业率高达25%。为了降低失业率,“罗斯福新政”严重依赖凯恩斯主义,主张需求管理,注重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确保就业稳定。


当时的经济学家盲目相信“菲利普曲线”。当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就低。政客们认为,只要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制造通货膨胀,就可以依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反比关系,通过降低失业率来取悦选民。


结果,20世纪80年代左右,美国盲目扩大需求,长达12年的时间,通胀率远高于实际GDP增速。


如此大的通胀应该让美国反思。例如,政府不应仅仅因为担心经济衰退而忽视经济中潜在的通胀压力,也不应建立负担过重的体系,导致物价过度上涨。社会资金供给。然而,美国政界人士将中东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由此引发的“石油危机”归咎于通货膨胀,而非政策失误。


美国经济学家卢茨基利安(LutzKillian)的一项定量研究发现,无论是在20世纪初还是20世纪70年代,地缘政治因素造成的石油供应冲击与通货膨胀并没有直接关系。他认为,美国大规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财政和货币政策不完善造成的货币过剩。只要有过剩的货币,人们就会认为通货膨胀会持续上升,从而提高劳动力成本。这将导致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换句话说,通货膨胀成为恶性循环,昨天的通货膨胀成为今天通货膨胀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美国政府的政策与几十年前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持续增长并屡创新高。这一切的背后是美国政府的浪费性支出,借新债还旧债。美国政府在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时,除了各种经济刺激措施外,没有新花样,导致经济空心化、金融化加深。在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所谓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前官员的诟病,是在政治压力下,在完全收回2008年金融危机释放的巨额流动性之前,就开启了“开闸”加速器。特朗普总统和现任总统拜登轮流嘲笑他。不言而喻,美国的保护主义和不断增加的军费开支,通过通货膨胀将巨大的成本转嫁给了普通民众。


如今,美国民众感叹工资涨幅跟不上通胀,实际收入不升反降,这表明我们应该审视美国经济政策的基本面,而不是仅仅关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


美国经济继续朝着“资本主义的基本方向”发展。


“美国的预算并不小,但奇怪的是普通老百姓似乎并没有收到。”“美国是一个相对极端的新自由主义国家,只有赤贫者才能得到救济,贫富之间存在差距。”“贫困太大了。”美国的网络上有很多关于收入停滞和购买力停滞的争论,但有一点是一致的美国人的近年来一直在稳步下降。


有分析认为,美国经济继续朝着“资本主义的根本方向”发展,这严重削弱了工人与资本竞争的能力。由于大资本的影响,美国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往往有利于富人,与之相关的企业利润也不断拉大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改善,包括工资上涨,远远落后于富人。


再看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美国劳动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5,而财富的基尼系数则高达08。这套数据首先说明美国劳动收入严重不平等,也印证了马太效应富人“能生”。


经济核算数据显示,1970年,美国最高收入者拥有全国财富的不到25%,但到2020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40%左右。数据还显示,美国底层90人仅拥有全国30%的财富,凸显了美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后果。


而且,美国文化也产生这样的结果。如今,美国正通过媒体、学术等渠道向外界发出信号,普通劳动者收入过度增长必然对整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鉴于这种文化,美国人平均收入水平停滞不前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